葛紅玲:數據驅動智能產品產業鏈變革
人民網北京3月28日電 (翟薇)數字賦能發展,釋放創新活力。近年來,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代表的新技術正與產業深度融合,在我國培育了智能終端、綠色低碳、數據服務、數字創意、遠程醫療等新產品、新業態,探索出一條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產業發展新路徑,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澎湃動能。在此背景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新賽道·新動能:數字經濟視野下的中國智造”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政產學研及投融資機構代表,探討智能產品新風口在產業融合發展趨勢下面臨的機遇及挑戰。
北京工商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葛紅玲在發言中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深度應用,為傳統制造業和智能制造領域帶來諸多機遇,同時也面臨困境與挑戰。比如,傳統制造業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方面的困境﹔已進入智能化階段的企業,則部分存在發展模式轉型的新挑戰。
當前,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葛紅玲認為,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是一般的經濟升級,而是一種顛覆式的重構,是新的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方式,能夠提升整體經濟能級。企業或產業在探討如何進行轉型升級時,一定要從數字經濟新的邏輯架構下來思考。特別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數字經濟在技術支撐的前提下,是如何帶來要素資源與組織機構的變化,從而更好地推動產業轉型和發展。
她強調,數字經濟的核心是以數據要素作為關鍵驅動。由數據驅動產生變革,要深入理解數據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比如在智能產品領域,數據到底發揮怎樣的作用?通過產品衍生,給消費結構和企業結構變化帶來怎樣的影響?產業數字化發展需要建立這樣的底層認知。
在談到智能產品產業鏈的變化時,葛紅玲指出,數字時代,智能制造、智能化使產品成為了IP,具有了數字化的屬性。產品不再是單一功能的消費品,而是具有獨特的精神文化屬性、人格化屬性,具有與人交互和鏈接的能力。在頻繁的使用和交互中,產品價值曲線被拉長,產品價值被加倍放大。由此,產品的價值就要進行重構,由需求端開始影響供給端且重構產業鏈和供應鏈,同步帶來企業發展模型、產品創新、企業價值評價體系等一系列的變化。
對於智能產品產業的持續發展,她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加強數字經濟理論研究。當下研究路徑已發生很大變化,需要在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加強探索,搭建產學研綜合平台,來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為實體產業提供理論支撐。二是要支持智能產品市場新型主體的發展,加強配套服務與機制創新,更好地服務於新業態的發展。三是支持產業生態構建,切實推動數實融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