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人民網北京4月4日電(記者景玥)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的技術加速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於近日召開 “新賽道·新動能:智能汽車時代,新能源汽車如何加速跑”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政產學研代表共同研討新時期新能源汽車如何實現更深度的產業融合,把握發展主動權,增強產業發展接續性和競爭力。
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市場部經理李飛飛在發言中以深藍汽車為例,介紹了長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探索。他表示,深藍汽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的縮影,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從原來的技術嘗鮮、政策引導,邁入了大眾普及階段。
李飛飛認為,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新能源將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長期主旋律。在路權支持等短期政策因素,以及新能源車產品性能日趨成熟、應用場景增多、全生命周期成本不斷下降等長期因素的影響下,預計未來新能源汽車總量和滲透率將會延續高增長態勢。“這將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機遇。”他說。
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在李飛飛看來,挑戰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商業模式不成熟,盈利能力弱。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型產業,前期需要重資產投入。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於成長期,研發、生產、市場投入巨大,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或車企的新能源業務板塊)都面臨制造成本高、運營成本高、規模效應未顯現、單車利潤低的窘境,處於持續虧損階段。二是補能效率和補能便利性低等因素導致用戶補能焦慮無法根本緩解。受制於當前電池技術補能效率、充換電基礎設施的不均衡分布及高速公路和老舊小區等補能便利性因素制約,用戶裡程焦慮無法得到根本性解決。三是電池技術尚缺乏實質性突破。雖然各大企業正在深入開展固態電池研究,動力電池平均能量密度已從2017年的140Wh/kg提升到現在的超過200Wh/kg,但從本質上尚未突破鋰電池技術發展瓶頸,新能源汽車仍然存在的續航短、充電慢等諸多痛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