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圓桌:加速融合發展 跑出新能源汽車加速度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變革期,全球產業和消費隨之開啟調整與升級。作為此輪變革下的焦點產業,新能源汽車正為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消費變革提供新的機遇。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新時代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自主發展動能持續增長,全球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明顯提升,產銷量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由政策驅動階段進入市場與政策共同驅動階段。在此背景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於近日召開“新賽道·新動能:智能汽車時代,新能源汽車如何加速跑”金台圓桌系列研討會,政產學研各界代表就新能源汽車如何實現更深度的產業融合,把握發展主動權,增強產業發展接續性和競爭力展開了深入研討。
談發展: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正加速在全球市場崛起
我國新能源汽車仍處在高速增長階段,自主發展動能提升,出口勢頭良好,並帶動了上游電池、電控等零部件體系的發展,已經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有望助推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保有量都佔世界50%以上。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產銷量同比增長均超過9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能實現快速發展並保持領先位置有五方面原因:一是汽車企業通過多年的合資或合作,掌握了正向設計能力﹔二是汽車企業開始重視客戶體驗,產品逐漸滿足了消費者需求﹔三是政府的指導及政策的支持﹔四是新能源供應鏈以及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五是中國品牌能力的日益提升和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專家委主任陳山枝在發言中表示,從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階段來看,總體呈現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梯次遞進狀態。
談及機遇,陳山枝認為,全球汽車產業競爭,上半場是新能源汽車,下半場是智能網聯汽車,且演進與迭代的速度在加快。“我們都經歷過移動通信從3G突破到4G並行再到5G引領的發展歷程,汽車工業也在經歷相似的代際演進,本土品牌正在加速在全球市場當中的崛起。”陳山枝說。
談挑戰:進入市場與政策雙輪驅動階段 業界愈發重視發展挑戰
當然,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也尚存著諸多問題。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處於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過渡階段,如何在后補貼時代維持電動車產業平穩、快速、可持續發展是新能源車行業發展面臨的新變化之一。
對此,張旭明分析認為,雖然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已退場,但不會對市場產生太大波動,加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由早期依靠政策的“單輪驅動”逐漸向產業端、用戶端層層傳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賴度也在不斷提高,為產業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后補貼時代疊加全球變局,產業未來發展的挑戰也更加被市場重視。許海東歸納了四方面挑戰,首先是核心技術的突破,比如固態電池技術等﹔其次是國際環境不穩定風險加大,包括歐盟的碳關稅和新能源本土化法案,可能會對供應鏈產生影響﹔三是未來智能網聯汽車所產生的數據、雲的管理,可能造成國內與國際雲端數據溝通交流的問題﹔最后是中國車企在接受海外投資時面臨的內部外部挑戰。
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市場部經理李飛飛認為,新能源汽車企業還普遍面臨商業模式不成熟,盈利能力弱﹔補能效率和補能便利性低等因素導致用戶補能焦慮無法根本解決﹔電池技術沒有實質性突破等現實問題。
大眾消費方式的變化也會帶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消費者研究委員會主任楊興兵認為,當前的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在品牌選擇上不隻看產品質量,還有售后服務保障、基礎設施配套等。“比如,公共充電樁的布局,目前依然存在供求矛盾。”
同樣,能鏈智電副總裁於翔也認為,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完善程度直接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於翔建議,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市場發展需要發揮好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的作用,推進能源網絡、基礎設施網絡的產業協同,進一步健全完善基礎設施行業標准。
做為新能源汽車構造的重要組成,電池除了面臨技術突破、成本降低等挑戰外,楊興兵認為電池的安全屬性及相關行業標准的建立與規范、回收和利用,是行業面臨的第二重挑戰。在許海東看來,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首先是核心技術的突破,比如固態電池技術。
此外,未勢能源副總裁解超朋從場景、創新、降本等角度對氫燃料電池發展進行了深度分析。他認為,燃料電池從能源轉型角度看更接近於綠色能源可持續發展。他建議全社會在電動化開發和使用的不同場景推廣和應用燃料電池,並通過產業協同突破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瓶頸,實現規模化降本,共同為減碳做貢獻。
談對策: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動能轉換和發展路徑調整
新形勢新要求新考驗,面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機遇與挑戰並存發展形勢,與會嘉賓均認為,要進一步深化汽車產業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的技術融合,並以更精准的政策支持,補短板鍛長板,政產學研用協同助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促進新能源汽車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落地,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彪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要鼓勵創新,允許有技術、有資本的優秀企業在全國“一張網”上布局,打破市場割裂與技術壁壘﹔二是行業要形成合力,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發展機制活、意識強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是行業聯盟間應互通有無,發揮資本、技術、管理、人才優勢,持續有所作為。
汽車產業在歷次的工業革命技術進步中,都是重要的應用載體﹔也歷來是主動擁抱變革、站立時代潮頭最具創新精神的產業之一。
集度智能駕駛負責人王偉寶認為,傳統車廠過去的能力體現在對供應鏈以及成本的把控﹔智能汽車時代是技術創新的時代,車企與供應鏈的關系發生了變化,車企和供應鏈將從管理的角色更多的變成合作創新的角色。他建議車企要更多展現自身對於數據、算法、軟件的掌控能力和迭代效率。
針對如何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生態環境,陳山枝建議,我國需構建領先於發達國家的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的發展模式,即“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協同的雲”的車路雲協同發展模式。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范炬闡釋表示,智能駕駛目前主要依靠單車智能,而單車智能的感知主要通過攝像頭和雷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這些難題可以通過車聯網技術得到補充和解決。“智能化、網聯化等應用於新能源場景的技術,能否用的有意義、有價值,取決於是否能為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范炬說。
森源汽車新能源皮卡總經理彭鋼在研討中表示,新能源皮卡作為一個細分市場,正面臨從商用到乘用轉變的轉折點,政策制定、產品制造等方面都需要從國內市場放眼國外市場。“中國的皮卡行業是一個受政策影響較大的市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放開,比如更新報廢時限、商用限制等。”彭鋼強調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下一步的發展應該是從大制造、大消費走向多元化制造和多元化消費。
車企要進一步關注大眾消費需求及渠道變化的建議,也被提及。易車研究院院長周麗君表示,未來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會受到人口出生情況和人群特征影響,例如調研數據顯示新能源純EV產品60%-70%是賣給女性用戶的。他認為智能化、自動化要和消費者的需求相結合、和場景相結合、和技術提升與節能相結合。隻有洞察到這些變化和需求,才能夠讓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穩定發展。
大搜車集團副總裁張怡在研討會上也表示,近兩年用戶的消費行為、觸媒習慣發生了質的變化,要重視下沉市場的開發。張怡說,“隨著直播等新媒體形式的出現,以及國家鼓勵創業的政策,未來在三到五線城市,新能源產品可能會有新的解決方案。”她建議說,除了在行業和技術上面去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也希望能夠在渠道端、流通端幫助新能源汽車廠商在下沉市場做得更好。
談及新能源汽車企業如何全球致勝時,億歐汽車研究院院長王忠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企業要打破單純的競爭思維,走競合之路。二是在政策扶持上,資金扶持之外,要進一步給企業提供標准落地和推廣上的扶持。三是要想方設法在創新發展過程中避免內卷,非規模化生產不利於行業有序且可持續的發展,生態圈企業協同發展至關重要。
金台圓桌“新賽道·新動能”系列研討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