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創新中國︱流動的中國,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

張文婷
2023年04月11日19:0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創新中國》——看見創新最活躍的地方。
開欄的話:《創新中國》是人民網新推出的財經調研欄目。欄目將深入一線,探訪創新要素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和企業,重點發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誕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充分展現各地政府及各類市場主體煥發新動能、闖出新天地的創新精神與生動實踐。

1分鐘能干什麼?

在山東港口,智慧碼頭可以完成60多次設備調度。在陝旅,AR技術可以帶你瞬間穿越千年光景。在汕尾,數字導游可被一鍵喚出提供全程全面的貼心服務。

深入地方和企業一線,探訪經濟與產業創新要素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本期《創新中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調研團隊一路向南,看到了中國大地,萬物復蘇,春意盎然。貨輪流轉在港口間,游客穿行於街市裡,數字技術日益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物流產業奮戰正酣,旅游市場持續回暖,流動的中國,正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時代暢想。

《創新中國》節目中展示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

當百年港口裝上“智慧大腦” 全產業鏈智慧照進現實

陽春三月,膠州灣畔,山東港口青島港早已一片盎然生機。一輛輛無人駕駛的自動導引車魚貫而行,一個個載滿貨物的集裝箱在智能空軌之上往來穿梭……在這片聳立著無數藍色現代化機械吊臂的蜿蜒海岸線上,全自動化碼頭正在平穩運行,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正催生著這座百年老港口釋放澎湃動力。

高效的運輸服務,是貨物流通的基本保障,也是我國經濟運轉向穩向好的堅實支撐。港口作為聯通樞紐,在商品流動、貿易發展以及對外開放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工作場景的智能化,如何打造更深層次的智慧港口成為航運市場的最大症結。青島港正用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5G智慧碼頭”及全球首創智能空軌集疏運體系,詮釋著化“痛點”為“動力點”的創新實踐。

山東省港口集團科技信息部部長楊斌在節目中把智慧碼頭形象地比喻成了“魔鬼碼頭”。“這都得益於我們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管控系統A-TOS,‘類人腦’式進行生產指揮,聰明得很。自動化岸橋和自動化軌道吊組就像一隻隻靈活的手,上百個傳感器幫助它們實現精准平穩地自動抓放集裝箱,不會發出一點雜音,晚上也可以作業。”他說。

楊斌還特別介紹道:“發展到現在,我們已將港口智慧化從現場生產延伸至全流程、全產業鏈。建立起涵蓋集裝箱、干散貨、油品和件雜貨作業,帶動裝卸、運輸、倉儲、通關、理貨、調度等環節的港口智能化發展體系,帶動全產業鏈智慧發展,以智慧加持改變了傳統港口的生產方式。”

數據顯示,2022年,山東港口青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58億噸,同比增長4.3%﹔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567萬標箱,同比增長8.3%。

的確如此,在對山東港口青島港的調研中,調研團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動化碼頭有序高效的運作,不僅需要有智能的設備,更需要信息系統的全面配合。當港口擁有了“智慧大腦”,也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楊斌表示,目前山東港口也在聯合阿裡一同研究港口的智慧化建設。山東港口綜合運用地理信息、物聯網、數字孿生、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率先在全國沿海港口實現電子海圖、港區測繪圖、路網圖、遙感影像圖“四圖合一”,實現全港區各生產要素的數字化,建成港口生產調度與安全管控“一張圖”﹔並打造“雲港通”口岸智能化生態服務平台,成為連接港口、航運、物流、客戶的綠色紐帶。

《創新中國》節目中展示的白鹿原電影城中“公元一萬年”的沉浸式游玩項目。

當傳統文旅有了硬技術 豐富的內容服務正吸引更多人流

“穿梭在萬物冰封的幻境裡,探索宇宙奧秘,看夜空清澈,光影璀璨。”上面描述的場景,不是夢境,而是陝西白鹿原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鹿原”)運用科技打造的沉浸式游玩項目“公元一萬年”。依托數字技術,新穎的數字旅游體驗項目接連出現,連接現實與未來、融通文旅,釋放出了創新活力,以更加多元、立體的形式呈現在游客面前。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當地文旅產業的精神內涵。想要打造一張城市特色的“歷史文化”名片,難題在於如何讓那些塵封的“文脈”,從書本、櫥窗裡跳出來、活過來、流動起來,成為賦能旅游產業的中流資源力量。陝旅的實踐是,老牌景區數字煥新。

“文旅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就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構建新場景、推出新業態,將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更好的呈現,讓更多游客樂享其中。”白鹿原總經理助理陳思翰向調研團闡釋了公司用全新視角呈現小說《白鹿原》文化內涵的思路。

他還介紹:“白鹿原更像是陝西旅游集團(以下簡稱“陝旅集團”)文旅產品數字化轉型的孵化器,依托這一平台,集團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數字化文旅產品,如果成功就可以復制到集團旗下各個景區,同時也擴大了文化旅游的邊界,讓傳統文旅有了更高質量的發展。”

如果說白鹿原是陝旅集團數字化轉型的生動案例,那麼,陝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清宮”)的變化則無不顯示出數字技術賦予文旅行業“詩和遠方”的獨特魅力。

雪映驪山,華清煥彩。從推出實景山水舞劇《長恨歌》成為業界標杆到升級冰火《長恨歌》變冬季“冷資源”為“熱經濟”,再到打造沉浸式景區的新業態,華清宮數字化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

陝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姚新垣告訴調研團,文旅行業的“數智化”轉型很重要,在華清宮轉型過程中,“文化”一直堅持貫穿始終,也得益於充分運用數字技術盤活歷史文化資源,構建文旅消費新場景。

正如姚新垣所說,文旅行業的數字化正以數字技術為支撐,通過搭建文化旅游數字產業平台,讓文旅資源“活起來”,推動文旅產業數字化和文旅數字產業化一體發展,激活我國千年歷史文化積澱,釋放數字文旅產業新活力。

《創新中國》節目中展示的智慧旅游服務平台“智旅汕尾”。

春風和煦,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時節。哪座山花開的正艷?哪裡有空車位,周邊有什麼美食?風景名勝背后有哪些人文典故?歷年來,眾多景區都在游客導覽和配套服務上費盡心思,印制手冊成本高昂、雇請講解需要另租賃設備且易受干擾,如何打造一本“精確”“實時”“可定制服務”的旅游說明書,是各大景區日思夜想的事。

如何讓旅游服務更貼心,游客出行更暢快?大數據成為了破題的新思路。在汕尾,用戶隻需在高德上輸入汕尾一鍵智慧游,指尖輕點,就可喚出數字導游,了解景區、演藝、文創、餐飲、娛樂以及商業綜合業態的最新信息,為身臨其境的出游做好准備,有如帶上了隨行導游,可以放心體驗旅行的快樂。

大眾旅游時代,選擇自駕游的游客數量日漸增多,數字地圖的重要作用愈加凸顯。“依托阿裡雲服務,我們這個汕尾一鍵智慧游不僅可提供出游導航服務,還可提供旅游行程周邊服務,同時支持瞬間的高並發等流暢體驗,極大的方便了現在的年輕自駕一族。”“智旅汕尾”智慧文旅項目負責人孫文向調研團介紹道。

智慧旅游服務平台,就像一個充滿魔法的按鈕,點下去,就可解決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一切需求,讓吃、住、行、游、購、娛,變得有滋有味。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創新發展的碩果正豐厚的回饋這些站立在數智化時代潮頭的弄潮兒,也引領、吸引更多擁抱變局的開局者。眼下的中國,數字技術的發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各產業“蝶變”,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研究員說<<<

這是創新中國的第一期節目,也是洞察行業創新發展的第一站。

這一路,我們從郵輪穿梭的智能港口,到夢回盛唐的雲端之旅,再到汕尾文化新旅游場景......從物流業到文旅業,我們親眼見証了數字技術和科技應用正全面融入千行百業,更智慧的物流、人流加速流轉,傳統產業的勃勃生機構成了流動中國、活力中國的生動注腳。“穩”的基礎在不斷加固,“進”的動能在不斷集聚,借助數字力量,我國經濟發展正展現強大韌性和活力。

(責編:張文婷、張曉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