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部門數據、暢通服務流程,福建廈門——
建設數字口岸 助力通關提速(經濟聚焦·關注外貿促穩提質)
核心閱讀
智能線上分流,提高通關效率﹔聯通多方數據,搭建平台基座﹔自助寄遞証書,更好服務企業……近年來,福建廈門針對外貿全流程作業,積極開展數字口岸平台建設,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下午3點,福建廈門海天碼頭外,車輛運轉繁忙。廈門昇億物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蔡榮元早已等候在碼頭閘口外。抵港、通關、放閘……蔡榮元緊盯手機上的貨物通關進度,隻等放行。“貨主的工廠已經蓄勢待發,就等著這批進口原料了!”
清點、裝車、簽字確認,看一眼時間,蔡榮元長舒一口氣:“從抵港到發車,隻用了不到1小時,再次刷新我們的取貨時間紀錄!”
取貨時間不斷縮短,歸功於廈門對進出口作業流程的持續優化。
去年2月以來,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以下簡稱“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廈門海關等多家單位,針對外貿全流程作業,梳理企業通關堵點,開展數字口岸平台建設,讓進出口貨物“跑”起來。通過邊建設邊試點邊服務,廈門數字口岸平台於去年10月起上線,截至目前,已上線功能167項。今年上半年,廈門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同比分別壓縮9.76%、29.08%。
智能分流,縮短通關時間
蔡榮元最近有點忙。目送著滿載進口石材的火車從碼頭外駛遠,他轉頭便給貨主撥去電話。通話結束,他神情卻並未放鬆。打開手機上的“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平台”小程序,上面還顯示了不少報關單。“剛才貨物從抵港到發車能夠在1小時內完成,多虧了海關推出的‘智能雲分流’功能。”蔡榮元說。
過去不少企業反映,在傳統作業模式下,進口貨物到港后,需要先集中運往碼頭堆場,待收到海關查驗指令,再由堆場轉運至查驗場或提離港區。無論是否查驗,集裝箱都需要至少兩次裝卸和運輸。
今年4月,廈門海關聯合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打通海關與碼頭數據,在海關查驗環節推出“智能雲分流”功能,在數字口岸平台上線。“現在隻要提前報關,進口貨物到港的同時即可收到查驗指令,實現卸船分流,出口貨物實現進閘分流,都無需到堆場轉運,極大縮短了通關時間。”廈門海關所屬東渡海關關長黃順光說。蔡榮元手機上的小程序,清晰記錄了剛剛的通關流程——船舶靠港,收到無需查驗指令,提離港區。
碼頭方也受益頗多。蔣蔚是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商務部經理,她算了一筆賬——“智能雲分流”功能上線以來,海天碼頭減少集裝箱在碼頭裝卸和運輸的次數達50%,時間壓縮90%。
除了“智能雲分流”,數字口岸平台還在申報環節上線健康申明卡,實現進出口船舶申報全流程無紙化﹔在登臨環節開通船舶登臨應用,企業預約登臨到放行平均時長壓縮10%﹔查驗環節上線查驗免預約功能,平均可為每票待查驗貨物壓縮場內流轉時間5小時以上……
“市場競爭激烈,通關時間少1分鐘,企業競爭力就多一分。我們通過梳理貿易鏈條,拆解作業流程、逐個壓縮時間,建設廈門數字口岸平台,服務國際貿易口岸作業全流程。”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信息化服務中心主任吳志強介紹。
瞄准需求,數據互聯互通
從事口岸信息化工作多年,吳志強對一組數據印象深刻——2021年的一次口岸營商環境現場會上,一家外貿企業反映,一批貨物空運到美國,原先要打77次電話,而有了廈門口岸航空電子貨運平台后,出口效率明顯提高。
“空運可以,海運能不能做?”在廈門海關,一名相關負責人看到航空電子貨運平台后陷入沉思。與此同時,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也在思考,從“單一窗口”建設到服務貨物通關和物流全流程,進出口通關時間壓縮已近極限,如何進一步縮減?
2022年2月,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廈門海關開展數字口岸平台建設。“就是希望把航空數字化思路延伸到海上,讓海運的所有相關方,像查看電商物流一樣,登錄手機就能夠隨時隨地查詢貨物狀態。”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信息化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李強介紹。
“盡管前期准備長達半年,實現難度依然超乎想象。”王李強說,數字化建設,數據互聯互通是基礎。對於碼頭、堆場、報關行等相關企業,數據是其運營的關鍵,如何打通多角色多鏈條數據?
在開通“智能雲分流”功能過程中,打通海關與碼頭數據是重要一步。
起初,聽說要“交出”數據,不少碼頭負責人的心裡都“咯噔”一下。“生產數據直接交出去會不會有風險?”前期調研中,王李強和團隊一連走訪了好幾家碼頭,收到的都是相同的答復。
“我們打通數據的目的是建設政府公共平台,更好為企業服務。對於數據,我們也會嚴格保密。”在廈門海關牽頭下,工作專班召集各方商議,現場會就在各碼頭召開。在海天碼頭,蔣蔚算了一筆賬:“一批貨就能減少兩個步驟,企業取貨快了,整體運轉效率提高,碼頭場地壓力也將大大減小。”
簽署保密協議,聯通數據,“智能雲分流”功能在海天碼頭率先試點。看到海天碼頭運轉效率明顯提升,一些碼頭也開始主動要求接入數據。截至目前,廈門數字口岸平台已接入碼頭、場站、理貨公司、拖車公司等相關企業,以及海關、稅務局等相關部門的40多個外部單位數據。
延伸服務,完善功能搭建
7月4日上午9點,在廈門外圖進出口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劉潞麾剛剛在手機上完成一單原產地証書的寄遞申請。
“原產地証書是企業出口貨物的重要憑証,大部分已能自助簽章打印,但一些國家不接受‘電子証書’,需要海關關員手寫簽章,產銷旺季人手緊張,公司離國際航運中心又遠,取件不方便。”劉潞麾介紹。
在聚焦通關主流程提速的同時,廈門數字口岸平台針對前期收集的外貿企業痛點,延伸服務范圍。針對原產地証書領取的“最后一公裡”,數字口岸平台打通海關與EMS快遞業務對接,開通“原產地証書自助寄遞”功能。
點開數字口岸平台小程序,劉潞麾向記者展示操作過程——線上申請寄遞后,海關將手簽完成的原產地証書存入國際航運中心內的快遞櫃,劉潞麾同步收到一條短信取件碼。辦公間隙,劉潞麾將取件碼粘貼至小程序,當天下午就收到了快遞公司送來的原產地証書。
服務范圍延伸,功能搭建也在不斷完善。
同樣是上午9點,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6層會議室內討論熱烈,數字口岸工作專班每周二的調度會正在舉行。深入碼頭、堆場一線,工作專班持續開展調查研究,定期匯總項目進展,分頭分任務推進。
“平台正在攻克的是軟件部分第三期,主要任務就是完善用戶側功能的搭建。”王李強手指一旁的數字口岸平台系統大屏。屏幕上,數字飛速變化。在各方聯通之下,閘口的每一次抬杆,每一艘船靠岸,每一個查驗流程的完成,最終化為數據匯入平台。基於這些數據,數字口岸平台將最終實現進出口所有環節的可視化。目前,這一功能搭建還在持續推進。
今年6月,《廈門市2023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實施,聚焦口岸數字化轉型、產業升級、通關物流安全暢通、降低口岸收費、提升企業獲得感5個方面,明確35項具體措施。“我們將持續開展廈門市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持續提升廈門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口岸營商環境示范高地。”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盧海林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5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