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利璟:推動中德合作 加快構建知識產權發展新局面

人民網北京10月26日電 (杜燕飛、田小麗)近期,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舉行“保護知識產權,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政產學研代表,共同為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和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建言獻策。
江蘇省太倉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陸利璟在發言中表示,太倉市在對德合作的30年間,科技創新是一大亮點,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知識產權的保護。
2009年,太倉市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知識產權重點保護聯系基地。2016年11月份,太倉市對德合作的做法列入科技部《科技創新共塑未來·德國戰略》,說明太倉對德合作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的認可。
談到科技創新方面的成績,陸利璟說,30年來,太倉已集聚將近500家德資企業,整個德資制造業企業數佔全國10%,有近60家隱形冠軍企業,匯聚了30多名中德標准化專家,制定了172項國家標准、7項國際標准,申請了數千項國內國際專利,推動中德科技合作向縱深發展。
太倉市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實現了規上企業研發活動的全覆蓋。高新區95%以上規上德企進行了本土化研發和創新成果的本土化應用。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75%,入選國家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的標准化試點,並獲批國家首個中德知識產權保護基地。第二,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太倉連續八年舉辦中德創新人才大賽和精英周,目前長期生活在太倉高新區的德籍的人才以及留德人才超1000人。第三,出台推進對德合作若干政策,為德企發展及其知識產權提供堅強保障。第四,搭建對德合作平台。太倉有全球第六家、中國第三家德國中心,同時致力於離岸孵化,向國內引進德國的知識產權。
陸利璟特別強調,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太倉市設立了知識產權法庭,並和蘇州、太倉法院緊密合作,設立了四庭合作德企法律服務機構,這四庭分別是商事、破產、勞動和知識產權。同時,還建立了聯席機制,和公安、市場監管、法院等部門聯合打擊侵權行為。他舉例稱,今年太倉市有一家企業的員工違反禁業條款,使用公司的圖紙造成不公平競爭,這起涉及知識產權的事件,最終在一周內解決。
陸利璟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德國的知識產權發展情況,以及太倉本地產業基礎,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的發展。“之前太倉的企業採用了很多德國的知識產權,但就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已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開始向德國輸出專利。”陸利璟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