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靖江企業手持造船訂單量佔全球11.9%
鏈上發力 船企揚帆(經濟新方位·縣域經濟觀察)
制圖:蔡華偉 |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全球總量的48.7%、68.5%和54.7%,均居世界第一。在江蘇泰州靖江市,當地造船企業的訂單排到了2026年,成為我國船舶業轉型升級、穩步向好的縮影。
作為靖江的支柱產業,造船業佔當地經濟生產總值比例近23%,帶動6萬多名從業者就業,佔當地總人口比例接近10%。日前,記者走進靖江多家造船相關企業,看小船如何變大船,船企如何揚帆向前。
產業崛起:
從造木船到造高端船
位於長江下游揚子江段的靖江,臨江近海,擁有52.3公裡“黃金水道”、35公裡深水岸線,優越的港口航運條件,為當地發展大用水量、大運輸量的造船業提供了條件。
上世紀70年代起,靖江從造木船開始,邁出了造船業發展的第一步。一直到90年代,瞄准1萬—5萬噸“大廠不願造,小廠不能造”的市場缺口,靖江造船廠錯位發展,1997年,1.2萬噸散貨船“虹春”號成功下水,成為全國首艘由地方船廠建造的萬噸船。自此,靖江進入批量造大船的發展新階段,逐漸成為我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
幾大造船企業堅持錯位發力,為市場提供不同的主打產品:新時代造船公司的大中型散貨輪、油輪,揚子江船業集團公司的集裝箱船,南洋船舶制造公司的特種船型,各自佔據重要市場份額。
如今,新時代造船和揚子江船業更是成為全國造船業龍頭企業,可建造從1萬噸到數十萬噸不等的不同船型船隻,特別是國際船舶市場的“搶手貨”——LNG(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
LNG燃料需在零下163攝氏度低溫下儲存,船舶建造難度極大,生產技術一直被日韓船企壟斷。靖江船企攻克船型設計、分艙布置等LNG雙燃料動力船舶生產、研發的技術難點,2022年,新時代造船成功交付自主研發設計的11萬噸船,成為全國首艘由地方民營船廠建造的大型LNG雙燃料動力船。
從首艘萬噸船到首艘大型LNG雙燃料動力船,靖江造船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每年有上百艘大型船舶駛向大洋深處,訂單排到了2026年。今年前三季度,靖江實現造船完工量佔全球總量的11.3%、全國總量的23.2%﹔新接訂單量佔全球總量的15.9%、全國總量的23.2%﹔手持訂單量佔全球總量的11.9%、全國總量的21.8%。
延伸鏈條:
配套企業發揮合力
造船是個系統性工程,隻進行船舶殼體的建造組裝,附加值較低。隻有拉長造船產業鏈,提高配套企業的發展水平,才能提高整個產業的競爭力,推動產業由大向強。
目前,靖江基本形成造、修、拆、配套完整產業鏈,擁有船舶造修拆企業16家、船舶配套企業200余家,配套產品覆蓋船用錨鏈、船舵、特種黏合劑、裝飾材料等近百種,本地配套率超過40%。
如此成績得來不易。例如看似不起眼的船用塑料管,在靖江海鴻塑膠科技有限公司攻克技術難關前,國內船廠隻能購買進口產品。
比起鋼管,塑料管重量輕,耐腐蝕性能好,在船上維護保養更方便,價格也低,但塑料管耐火性能差。“兩個艙室連接處的防火堵料受熱后能迅速膨脹,才能將管子燃燒留下的孔洞堵上,防止火勢蔓延。”海鴻塑膠副總經理包煒介紹,為了實現這個方案,整個技術攻關花費了5年時間。相同的質量,海鴻塑膠的產品價格比進口產品便宜30%,一經推出就迅速打開國內市場。如今,海鴻塑膠的國內船用市場覆蓋率達70%,並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技術認証。
不只是船用塑料管,即便小如將管道一節節連接起來的法蘭配件,在靖江造船產業鏈中也有大學問。
富源船舶配件有限公司車間裡,常務副總經理曹忠權指著大大小小的鋼板說:“這些都是來自本地船廠的下腳料,進廠檢驗后,可以直接用作法蘭生產。”一般企業生產法蘭是將回收廢鋼回爐再造,做出的法蘭材質上會有差異。富源船舶採用的是原船鋼板的廢鋼,材質相同,產品穩定性更好。“今年投資1.5億元智能化改造生產線,投產后,不到50秒就能下線一片法蘭,管徑從10毫米到1.2米,能更快為船企供貨。”曹忠權說。
過去,在靖江造一艘船要兩三年,現在得益於完善配套,最快40多天就能出廠一艘船。
自主創新:
核心技術引領國際標准
堅持自主創新讓靖江造船企業得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轉舵,乘風破浪。
在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車間裡不同規格的錨鏈琳琅滿目。在船舶上,錨鏈一端連著錨,一端連著船,關系著船舶的安危。強度和耐腐蝕性是評價船用錨鏈的兩項重要指標。“通常強度高了,錨鏈的韌性會下降,需要從原材料端就開始攻關。”亞星常務副總經理張衛新介紹,公司通過改變鋼材原料的成分配比、優化生產工藝等方法,提升了錨鏈的綜合性能和耐腐蝕性。
在技術難度更高的海洋系泊鏈領域,亞星也已實現全球領先。系泊鏈主要用於石油鑽井平台、漂浮式風力發電平台、海洋牧場等浮體設施。“我們突破了系泊鏈領域‘卡脖子’技術,主導編制了世界上首個專門關於海洋系泊鏈的國際標准。”亞星董事長陶興介紹,40多年來,亞星從一家最初為內河航行的小漁船生產錨鏈的村辦企業,成長到如今為國內90%的萬噸以上船舶供貨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靠的是不斷進行的科研攻關。
靖江市委書記張長平介紹,靖江正著力推進造船產業“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建設“構成要素齊全、產業規模領先、產業鏈條完整、產業分布集中”的船舶產業集群。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2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