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金融強國凝心聚力
“金融強國之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京舉行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如何走好金融強國之路是社會各界關心的重大命題。2024年2月3日,“金融強國之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舉行,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強國之路:理論與實踐》一書在會上發布。會議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承辦,人民日報出版社提供出版支持。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書記顧良飛表示,過去幾十年,我國金融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飛躍,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金融體系,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金融監管能力顯著提升,成功應對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等重大挑戰,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大國。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著幾代金融人的智慧和汗水,也為我國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奠定基礎。但與世界金融強國相比,我國金融業在結構、效率、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金融風險隱患增多,國際金融競爭日趨激烈,給金融強國建設帶來巨大挑戰。面對挑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更加務實的舉措和更加開放的姿態,凝聚共識,不斷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強國之路。
人民日報出版社總編輯丁丁表示,人民日報出版社順應大勢,抓住 “金融強國”這一重大熱點問題,推出《金融強國之路:理論與實踐》一書,全書圍繞“八個堅持”展開,兼顧理論文章與案例解析,在厘清概念的同時講好中國金融故事。據丁丁介紹,人民日報出版社第六編輯中心近年來深耕財經圖書,特別是金融圖書,聚焦提升國民金融素養,立足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致力於為讀者提供讀得懂的金融“常識課”。
應人民日報出版社之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健華目前正在編寫《金融強國》一書。會上,他分享了該書的基本情況,據他介紹,全書共分八章:世界金融強國的歷史演變,金融強國的基本特征,金融體系的建設與發展,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金融穩定與金融強國,金融自主掌控力與金融強國,金融的國際化與合作,邁向金融強國之路。張健華特別指出,金融對實體經濟具有支撐作用,可使國家未來發展更具競爭力。
在主題發言環節,証監會原主席肖鋼以視頻形式參會。肖鋼認為,金融強國目標的首次提出,具有裡程碑意義。首先,標志著黨對金融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進一步升華﹔其次,著眼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金融競爭力提升到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高度﹔再次,更加彰顯了新時代、新征程中金融對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變革性力量﹔最后,錨定了中國特色金融事業的奮斗目標。
在談及強大的貨幣對建設金融強國的意義時,肖鋼認為,強大的貨幣是金融強國的基石,也是首要任務。在他看來,強大的貨幣應該是具有高度國際地位、幣值相對穩定、在國際貿易投資中廣泛便捷地使用,並可以作為全球安全資產儲備的貨幣。因此,在推進金融強國建設中,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非常重要。
在圓桌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建設金融強國需要放在實現“雙碳”目標、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思考:一是盡快建立我國轉型金融的框架,二是金融機構要更加重視轉型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三是要注重公正轉型的問題。。
原中國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王朝弟圍繞強大的金融監管,分享了看法。他認為: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提高監管治理能力和水平﹔要把所有的金融活動都納入監管,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要落實監管責任,強化五大監管﹔要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要明確建立強大的金融監管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長期任務。他進一步指出,我們需處理好監管部門與宏觀調控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司法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的關系,強化央地監管協同,建立責權利清晰的責任體系,發揮強大的金融監管對金融強國建設的保障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聚焦強大的中央銀行這一要素談了認識。在他看來,能否影響到整個社會的信任和預期,是衡量中央銀行水平的最高標准,未來願景中強大的中央銀行至少應包括四個要素:一是良好治理和恰當的職能定位,二是具有共識的貨幣調控金融穩定理論,三是一整套成熟完備的貨幣調控和金融穩定調節框架,四是有助於實現多種功能的強大支撐體系。
著眼於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一要素,國際金融報總編輯徐沖認為,衡量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標准一般有五方面因素:市場交易額、成長性、產業支撐、服務水平、綜合環境。徐沖說,上海的成長性在全球各大金融中心中,長期以來排名第一,成長性很好,交易額也在不斷上升,但在產業支撐、綜合環境、服務水平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對於建設金融強國的路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提供了兩個視角。一個是過去金融改革的經驗。他認為,過去金融改革的經驗同樣適用於金融強國建設,應該根據現狀,一步步往前走,持續推進。另一個是數字技術。鑒於我國數字技術發展較快,他認為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為建設金融強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人民日報社評論部高級編輯周人杰認為,在加強監管、規范秩序的同時,不能忽視激發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在具體的金融調控領域,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需要更好結合。對於金融強國的路徑選擇,他認為既要堅持目標導向,也要堅持問題導向,“八個堅持”的提出明確了目標導向,而問題導向方面則需要深入調研,列出清單、逐個擊破。要相信市場化在金融資源配置方面的力量,要與法治化並行不悖、相得益彰,共同助力中國金融業的創新發展。
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通過橫向縱向比較的方式,分析了目前我國金融企業和科技企業與國外機構存在的差距,他認為,從橫向比較,我國金融企業和科技企業的海外收入佔比還較低。但縱向比較,我國金融企業包括金融科技企業近20年來進步非常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認為我們對發展前景要有信心,之所以取得巨大進步,根本原因是我們的金融改革遵循了市場化的邏輯,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競爭,吸收和學習了全球金融業發展的經驗和制度,擁抱了新技術,如果還想在此基礎上實現超越,需要在制度和理論上進行探索創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