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成:從三方面支持促進原始創新
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后,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等重點工作,以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對此,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的政產學研代表共同為如何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以下,為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博導劉大成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全要素生產率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因為國內供求關系的改變、產業的梯次轉移、國際的數字化轉型和環境的變化等四重因素影響,全要素生產力正在從物聯網、算力、算法等多個方面發生變革。在這些變化的驅動下,生產資料、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范式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鑒於這些背景,創新就變得尤為重要,保護創新成果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未來能產生成效的不再是土地和資本,而是創新和數據。
創新的核心是原始創新,需要從保護創新成果、解決教育與產業結構匹配問題、為創新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等三方面支持原始創新。
首先,需建立有效的創新保護機制,包括專利制度等,這對激勵科研人員和企業進行原創性研究和技術開發至關重要。其次,需解決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匹配問題。當前我國仍存在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匹配問題,這將影響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當前的教育體系需改革和調整,才能更好地適應產業發展需要,培養出符合未來產業需求的人才。第三,要充分發揮資本的作用,為科技創新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企業的積極參與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合作。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能力也有責任在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創新保護方面發揮領導作用,以推動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研究員景玥編輯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