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成卓:科技、人才、教育多維度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4年04月09日11:01 | 來源: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小字號

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后,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等重點工作,以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對此,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的政產學研代表共同為如何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以下,是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究室副主任成卓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處於加速態勢

新質生產力源於科技創新,但其形成與發展還需經濟條件的配合。當前,我國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為核心,通過技術創新與模式推廣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我國具備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優勢。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擁有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2023年至今,我國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增速顯著超越整體投資水平。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0.3%,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出7.3個百分點﹔1-2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長率為9.4%,超出同期全部投資增速5.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高技術制造業增速超工業增速,今年1-2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較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0.5個百分點,時隔一年后再次實現對工業增速的超越。上述跡象表明,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處於加速態勢。

科技、人才、教育多維度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不斷放大科技引領、人才支撐和教育基礎性作用,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融合。

科技發揮著引領作用。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以提升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為導向,整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基礎研究、學科綜合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科研機構組織作用,形成戰略人才隊伍,實現科技、教育、人才的協同建設。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要堅持“藏才於企、藏技於企”,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與引領作用,構建企業與高校院所精准對接機制,形成跨領域、跨部門、跨行業、跨體制的人才培養與集聚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新質生產力發展。

人才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歸根結底來自於勞動者的創造力和行動力,隻有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技能水平,才能提升勞動者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效率效能。

要堅持全球視野、對標世界一流、突出中國特色,聚焦新時代重點用才領域,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使人才能在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中自由穿梭、加速賦能。

教育則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扮演著基礎性角色。夯實教育基礎性作用,主要從三個方面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一是教育對基礎科技知識傳播和基礎人才培養﹔二是教育對高科技知識創新和高科技人才培育﹔三是教育自身發展的作用。

在高科技知識創新與高端人才培育時,要通過科教融匯、產教融合、職普融通,針對性的培養國家急需短缺人才,提升原始創新和人才培養質量。同時,要發揮教育在應用科技知識、用好各類人才的自身發展性作用,如大力發展數字教育,開辟教育新賽道,塑造教育新優勢,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周丹編輯整理)

點擊圖片瀏覽本期“金台圓桌”專題

(責編:周丹、張文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