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劉冰冰:低空經濟將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之一

2024年04月09日14:24 | 來源: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小字號

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后,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等重點工作,以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對此,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的政產學研代表共同為如何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以下,是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冰冰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發展低空經濟 難點在於如何將空域資源進行轉化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前,全國多地都在布局低空經濟。作為一個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低空經濟依靠其本身的技術以及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將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之一,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低空經濟需要區分三個環節:一是“起飛前”的環節,主要涉及研發與制造。在這一領域,國內已經涌現出一批成熟的企業,如億航、迅蟻等,它們憑借先進的技術和創新能力,成功獲得了適航証,這些企業在無人機、載人飛行器等領域的研發與制造方面,為低空經濟的起飛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起飛后”的應用場景端,這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環節。目前,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已經從最初的軍事領域延伸到應急、農業、文旅、物流等多個領域。例如,從深圳到珠海的城際載人機試飛成功,展示了低空經濟在短距離交通方面的潛力。然而,如何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提高低空經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仍是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在低空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最難的環節是“如何飛”的問題,也就是第三環節。空域監管作為低空經濟的關鍵要素,直接關系到低空經濟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由於低空經濟涉及空域資源這一自然資源的利用,如何將其轉化為經濟資源並產生經濟價值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目前,低空空域的歸屬權和管理權尚未明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低空經濟的發展。在這一方面,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要強化政策協同性、統一性、穩定性的要求,為低空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各地發展低空經濟 可從運營端和場景端切入

低空經濟在“起飛前”技術上已相對成熟,“起飛后”的應用場景也很豐富。現階段發展低空經濟最關鍵的是政策與產業的協同推進。

以安徽合肥為例,這座城市通過獨特的“后端運營”模式正在發展低空經濟。合肥在發展思路上,並沒有在產業的生產制造環節強行招商,而是瞄准后端運營市場,利用自身的場景優勢,通過駱崗公園這一平台,吸引了億航、迅蟻等無人機企業的入駐合作,打造了一個集無人車、無人機、無人艇於一體的全體系無人空間應用示范場景。以場景做驅動,用運營端產生經濟效益,進而帶動生產制造,最后平移到其自身已有優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目前,在低空經濟領域,如果想直接培育或布局生產制造、研究研發產業集群,在發展上可能會經歷一個相當難的過程。但如果從運營端和場景端來切入,很有可能將會成為重點城市的一個配套。這是合肥案例的一個實踐經驗。

低空經濟和數字經濟的連通性非常大,這一領域的每一個飛行場景、每一次飛行時長,都代表著海量的數據包。這些數據包內,都是有價值的數據,例如每個用戶的習慣、信息等。如果未來能在低空領域飛出空天地數一體的數據價值,實際上,這對於城市來說,也是產生了非常有價值的數據資產、城市資產。(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張文婷編輯整理 實習生易樂基對此文亦有貢獻)

點擊圖片瀏覽本期“金台圓桌”專題

(責編:實習生、張文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