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宮本杲: 立足自身實際,做好“新質生產力”大文章

2024年04月09日15:39 | 來源: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小字號

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后,如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等重點工作,以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對此,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的政產學研代表共同為如何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以下,是山東省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宮本杲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把握“創新”這個核心關鍵,立足自身實際,大力發展新動能、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帶動區域主導產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從去年開始,威海臨港區重點圍繞升級壯大新材料產業、搶先布局新能源及裝備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四大主題,打造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的區域現代化產業體系與地方經濟生態,努力在向“新”而行上深入探索和實踐。並在政策引導、資金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的高效協同和精准發力。

將企業創新、人才創新推向市場,經得起市場檢驗評估的創新才能產生價值,有價值的創新才能開啟接續創新

從一個地區主導產業發展歷程看,最初是在某個細分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繼而聚攏一批上中下游企業,最終實現整個產業鏈條的集成創新、集群發展。但是由於自身市場規模、人才培養體系缺乏等因素制約,不少企業、人才不敢、不願意投入細分領域的創新推廣。這恰好給予了一個區域,或者一個企業難得的彎道超車發展良機。

作為基層政府,除了土地、設備、資金等硬件投入外,最能激發企業、人才創新的,就是讓知識、人才、技術得到應有的市場價值。這種模式不僅加速了新材料等關鍵技術的研發進程,有助於解決產業鏈中的“卡脖子”問題,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還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資金與專業技術人才,進一步推動產業的集聚協同發展。

有序推進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實現傳統產業“煥新成長”

威海臨港區通過實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建設零碳園區、推動綠色交通和建筑、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等,威海市成功地將科技創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地方支柱產業注入了新動力。

同時,威海臨港區還注重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以吸引和保留國內外企業,確保國企、民企和外企一視同仁。

政府、平台、企業、科研院所之間應該做到良性互動、相互協同、抱團發展

一是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引入了政產學研金服用各方力量共同支持,打造了產業鏈聯盟,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

二是在一定細分領域組建產業研究院和產業聯盟,推動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減輕企業的研發風險,提高行業整體的競爭力。(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康藉文編輯整理)

點擊圖片瀏覽本期“金台圓桌”專題

(責編:康藉文、張文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