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兼顧交叉融合,科學施策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錨定金融強國目標,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向未來,金融將如何積極發揮作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培育新動能,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不斷為實體經濟注入“源頭活水”。在此背景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政產學研及金融機構代表,探討新時代新征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方法與路徑。
以下,是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偉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准確理解五篇大文章互相關聯交融的關系,政策須兼顧交集
首先,要准確區分“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的概念。科技金融是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一種方式﹔金融科技則是科技應用到金融活動中的新技術。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不同,前者是金融支持科技,后者是科技應用於金融。
其次,如果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貫通起來理解,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均有對應的國家戰略或關鍵領域。
最后,數字金融被視為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金融形態,兼具兩重內涵:一是金融支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提供相關金融服務與產品﹔二是金融行業自身的數字化轉型,運用金融科技變革服務模式、渠道與手段。
因此,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雖視角各異,實則同為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產物,構成金融創新的核心組成部分,存在顯著區別但又緊密關聯。實際上,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並非孤立,彼此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與交集,某一金融業務可能同時涵蓋多個領域,如高新技術小微企業兼具科技金融與普惠金融屬性。金融機構在發展中應避免簡單將業務劃分為五個獨立板塊,政策制定也不應孤立針對單一領域,需充分考慮各領域間的交叉與融合。明確這一點有助於科學施策,推動金融全方位支持經濟社會發展。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數字貨幣建設,深化體制改革,強化監管,推動金融體系穩健與持續發展
貨幣的強大,關鍵在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發展數字人民幣。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提升貨幣實力的必然路徑。數字人民幣試點已取得一定進展,接下來數字人民幣在M0、M1或M2的定位抉擇、以及在跨境貿易中的應用探索,將成為金融強國建設中的重大課題。
金融強國建設既要穩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數字貨幣創新,又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強化監管體系建設,以應對挑戰、防范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穩健運行與持續發展。
2023年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關鍵一年,中央層面設立中央金融委和中央金融工委,部委層面對金融監管機構設置和職能進行優化,地方黨委和地方政府設立相應的金融監管機構,凸顯了金融監管改革的力度。當前,金融監管體系還存在薄弱環節,防風險、強監管是今年的重要任務。我們距離構建真正強大的金融監管體系仍有較長路程,需持之以恆、久久為功。(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周丹編輯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