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煜:構建多元科技金融體系,破解發展瓶頸

當前,我國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錨定金融強國目標,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向未來,金融將如何積極發揮作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培育新動能,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不斷為實體經濟注入“源頭活水”。在此背景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政產學研及金融機構代表,探討新時代新征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方法與路徑。
以下,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黨委副書記羅煜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強化資本市場對科技企業的支撐,在頂層設計上解決科技金融發展瓶頸
科技金融體系需銀行、証券、保險、風投等多元力量共建,而其成功關鍵在於成熟資本市場,這是我國當前所欠缺的。提高直接融資佔比,尤其是強化資本市場對科技企業的支持,是解決科技金融發展瓶頸的頂層設計重點。
要探索構建適應高風險科技企業的激勵與風險分攤機制,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引入更多資金活水,構建激勵與風險分攤機制,以適應科技企業特性,有效破解科技金融發展瓶頸。
重視科技金融發展面臨的四大挑戰
當前,科技金融發展主要面臨四大挑戰:
一是行業標准供給不足,科技企業等級劃分模糊,專業性欠缺導致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二是成長期的初創型中小微科創企業融資渠道匱乏,現行銀行主導的直接融資體系難以有效適配其需求﹔三是金融機構對成熟期大型科創企業存在服務質效不高的問題,金融機構產品供應單一,難以滿足這類企業多元化、復雜化的融資及上市等需求﹔四是資本市場對創新資源的支持體系尚不健全,尤其在保險、融資擔保等金融服務上亟待加強。
促進科技金融發展的六方面建議
基於前期對金融機構與企業的調研工作,促進科技金融發展,可從以下角度開展:
一、規范科技金融標准:構建統一、清晰的科技金融標准體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確保各類科創型企業和金融機構間信息透明、溝通順暢。
二、建立科技金融數據庫:整合科創型企業名錄、重點項目、產品信息等,形成基礎數據庫,便於金融機構全面了解與有效服務這類企業。
三、精准信貸投放與風險補償:借助總量與結構性貨幣政策支持科技創新,探索科技型貸款的風險補償機制﹔同時,強化政府融資擔保體系在創新型領域,尤其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支持力度。
四、推動銀行投貸聯動與全周期服務:鼓勵銀行深化投貸聯動模式,打造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科創企業股權,助力金融產品創新。
五、構建多元化金融體系:豐富保險領域對科技企業的保險品種﹔構建一個良好的科技金融體系,要引導和促進銀行、証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及風險投資等各類資本共同發力。
六、發揮數字普惠金融作用:通過數字普惠金融提質增效降成本,同時關注需求側能力建設,助力中小微企業提升接受金融服務的能力,尤其是在綠色轉型與數字化轉型方面,實現供需兩端匹配,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周丹編輯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