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芬:縣域消費呈現梯度升級新趨勢

縣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縣域實體商業的繁榮程度關系高質量發展的成色。當前,如何立足縣域經濟,以有效的模式創新和推廣,帶動縣域零售產業創新蝶變?相關各方如何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形成縣域消費新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此,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科技賦能消費新場景,壯大縣域經濟新動能”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的政產學研代表共同圍繞如何更好促進縣域實體商業升級、經營主體創新活力激發,推動縣域消費市場潛能釋放建言獻策。
以下,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商業,尤其是零售,和消費緊密相關。我國市場縱深廣闊,近年來縣域消費市場與大城市呈現梯度升級的追趕特征,消費規模增長快於一二線城市,消費潛力更加彰顯。
縣域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服務消費需求發展迅速,教育培訓、養車用車、運動健身等部分服務需求增速甚至超過全國。寵物、休閑娛樂等享受型消費也逐漸發展,假期電影票房增速高於全國。另外,縣域消費也出現從“重產品”向“重品牌”逐漸轉變的特征,消費多元化、個性化趨勢明顯。
數字經濟下沉拓展縣域消費空間。近年來,電商企業和互聯網平台加快布局縣域市場,創造了多樣化、平台化、靈活化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數字化下沉帶來了企業、產業和就業,同時也帶來了現代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增量。
旅游消費日益成為縣域亮點。縣域旅游更具性價比、鬆弛感和體驗感,對游客的吸引力也更大。近年來,赴縣域的“反向旅游”成為越來越多游客“避熱就冷”的選擇,本地居民假日出行也日漸流行。
年輕群體引領縣域消費趨勢。縣域的年輕消費群體生活壓力較小、閑暇時間更多、消費習慣和品牌逐步向大城市靠近,成為縣域的消費主力,正加速釋放新的消費需求和潛力。
回流人群也帶動了縣域消費升級。務工人群返鄉養老,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半徑縮短,推動回流人群向縣域加快集聚。此外,返鄉過節人群、返鄉創業人群,特別是年輕人群,所釋放出的消費需求與大城市趨同,也驅動了縣域供給端的轉型升級。
近些年來,縣域消費市場不斷擴容,展現出強勁活力,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也應看到,縣域經濟發展仍面臨部分挑戰:部分縣域支柱型產業發展不足、資源要素集聚能力較弱、多元化消費供給不足等。為此,建議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重視打造縣域的支柱型產業,增強內生增長動力和造血功能,提升居民就業水平,以產業促消費、集聚消費人氣﹔加強資源要素的集聚能力,提高吸納人口和產業集聚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容納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同時發揮向大城市輸送勞動力的蓄水池作用,提升城市消費的規模化水平﹔強化多元的消費供給,推進縣域商品和服務供給提檔升級,塑造城市消費品牌標簽,為居民創造更多實現城市生活方式的消費空間和場景。(人民網商帆編輯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