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峰:縣域商業經濟的打造要以企業為主體

縣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縣域實體商業的繁榮程度關系高質量發展的成色。當前,如何立足縣域經濟,以有效的模式創新和推廣,帶動縣域零售產業創新蝶變?相關各方如何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形成縣域消費新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此,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科技賦能消費新場景,壯大縣域經濟新動能”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的政產學研代表共同圍繞如何更好促進縣域實體商業升級、經營主體創新活力激發,推動縣域消費市場潛能釋放建言獻策。
以下,是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專精特新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龔曉峰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什麼叫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發展,以企業為主體配置資源。科技資源為企業所用,教育成果為企業所用,不是鎖在抽屜裡。
以深圳為例,深圳有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等“6個90%”的特點,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更要保障科技成果為企業所用、人才培養成果為企業所用,讓更多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做長。
各級領導干部要真正走出去、沉下去、貼上去為企業服務,用乙方的心態完成甲方的使命,用做事的心態做官,不要用做官的心態做事,要用做學問的心態做事,多干多學、多學多干,干中學、學中干。
要把類似於蒙牛、伊利、同福這樣的企業扶大扶強,通過企業來配置各種資源,配置各種要素,包括數據要素。尤其是縣域商業經濟的打造、發展,一定要以企業為主體,瞄准新需求,提供新供給,因地制宜優化商業模式,讓縣鄉村消費者享受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
有關部門應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為企業“站台”、發聲、服務、辦事。行業商協會則要細化企業需求,推動政府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要成為企業的“114”“110”“120”“119”,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產品咨詢、市場咨詢、信息咨詢,要成為國內外市場秩序的維護者,進行企業診斷、產品診斷、行業診斷,幫企業“滅火”,解決突出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人民網記者付兆颯編輯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