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樂:提升縣域消費力、聚合力和品牌力

縣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縣域實體商業的繁榮程度關系高質量發展的成色。當前,如何立足縣域經濟,以有效的模式創新和推廣,帶動縣域零售產業創新蝶變?相關各方如何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形成縣域消費新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此,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近日召開“科技賦能消費新場景,壯大縣域經濟新動能”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的政產學研代表共同圍繞如何更好促進縣域實體商業升級、經營主體創新活力激發,推動縣域消費市場潛能釋放建言獻策。
以下,是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品牌研究所所長王曉樂教授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壯大縣域經濟新動能,要統合發展三種力量。
第一種力量是消費力。消費本身代表的是信心,激活消費就是激活信心。現在許多企業布局縣域、布局鄉鎮,其實就是希望將縣域發展為更廣闊的市場。在這個背景下,零售企業需要主動去擁抱數字平台,主動去融入其中,通過這樣的融合,靠網絡去獲客引流,靠技術去降本增效,靠平台借勢增長。同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靠實體零售業自身的服務去提升用戶的黏性。實體零售店是消費市場的毛細血管,它所面對的很多客群,需要更多的附加服務,這是實體零售繼續發展的基礎。從全球范圍看,好的實體零售店都附帶了很多服務功能在其中,這樣才有可能通過服務體驗的提升,走出價格內卷的怪圈,把消費激活,而消費力的增長才是縣域經濟的基礎。
第二種力量是聚合力。一談到平台,大家都想到網絡的平台,還有一類平台是線下的平台。線下平台不局限於交易場,還可以升級為文化場,而文化場可以負載很多東西,在這裡,除了批發零售等商品交易之外還有很多元素,比如鄉村文旅、才藝直播、美食大集和創意市集。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下,紅火熱鬧非常重要,它容易幫助社會提振信心。這種紅火熱鬧的場景怎麼形成呢?一定是由平台企業搭台、群眾唱戲、政府做好規范。我們用好縣域的線下平台,每周向公眾開放的時候可以搞每周一品,每周集中推薦本省或鄰省的一種特產,多地聯動,形成聲勢。整體的一個思想,就是通過聚合力,讓市場紅火熱鬧起來,讓基層獲得自我發展的動能。
第三種力量是品牌力。社會對企業品牌和商品品牌的關注度高,其實也應當重視平台的品牌,它有特殊的作用:一是對消費者端是有強大號召力的。二是對於企業端而言,它發揮背書作用。有一些大品牌進入到這個場域銷售的時候可以保真,有一些小品牌沒有發展起來的,進入這個場域裡面可以保証基本的質量,可以獲得認知與認同。三是對於政府端,平台品牌發揮的作用就是形成一種示范,形成一種發展路徑。基層發揮創造力,打造出適合當地的縣域消費發展模式,把基層的消費充分激活,調動新型城鎮化的內需潛力與發展活力。(人民網記者祝龍超編輯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