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數智賦能 新就業形態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4年12月24日19:11 | 來源: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小字號

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和數字經濟在優化供需匹配、促進經濟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創造大量新就業形態崗位,拓寬就業新空間,在保就業、穩就業、擴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何實現新就業形態從量的增長邁上質的轉變?12月21日,人民網財經研究院召開金台圓桌:新就業形態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與會嘉賓圍繞新就業形態如何匹配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展開探討。

“金台圓桌:新就業形態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金台圓桌:新就業形態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向“新”而行 新就業形態加速發展

近年來,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出眾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也改變著傳統就業市場。

參會嘉賓表示,新就業形態,是指依托於現代技術平台,對各種資源進行重新組織和整合,實現業務規模和范圍的大幅擴展,使勞動者能夠直接與消費者建立聯系的就業方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俞建拖。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俞建拖。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俞建拖表示,從技術角度看,新就業形態是建立在生產力發展和分工高度細化的基礎上,突破了工業時代就業時固定場所、固定時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分工模式。選擇新就業形態,既有來自於經濟、生活的選擇,也有新就業模式本身帶來的吸引力,還有每個人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驅動力。

中國勞動學會會長、國務院參事特約研究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楊志明。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中國勞動學會會長、國務院參事特約研究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明。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需要‘人工智能+充分就業’的行動,需要數智賦能人力資源的創新,需要靈活用工的網約勞動支持。”中國勞動學會會長,國務院參事特約研究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明表示,萬物互聯的時代讓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正突破時空約束,開辟數智賦能新就業形態新賽道,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認為,廣義而言,新就業形態應該包括所有伴隨新技術出現的崗位、職業和就業機會。所謂“新”,在於互聯網技術、平台技術、人工智能應用、算法等最具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及其融合,創造出新崗位。

全國政協十三屆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全國政協十三屆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就業是連接社會需求和供給、溝通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關鍵。”全國政協十三屆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表示,促進新就業高質量發展,有助於打造靈活、有韌性、高質量的人力資本構成的勞動力市場,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新動能。

“新職業為青年就業提供新賽道、新選擇,青年也為新職業的發展增添了青春活力。”人民網副總裁宋麗雲表示,這種雙向奔赴的實現,離不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也得益於青年人更加開放、靈活的就業觀念。

破解新需求 新就業形態高質量發展正當時

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於晗。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於晗。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當前,在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自主選擇性增強,傾向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選擇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特長的工作機會﹔關注多元化收益,更重視身心健康、工作生活平衡、以及在工作中能否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渴望多樣化新就業機會,需要數量更多、高附加值的新就業形態工作崗位,滿足知識型、技能型勞動者需求。”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於晗說。

“推動新就業形態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強新就業形態的吸引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賴德勝建議,採取多項措施支持新就業形態健康有序發展,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態的立法工作,完善適配新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險體系,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表示,要進一步規范新就業形態概念,實施一系列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的扶持政策,補齊短板,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完善教育培訓制度,推出適應新就業形態的社保政策和服務體系,各個方面的利益主體特別是平台要積極參與,將相關政策落地。

“新就業形態是勞動力市場的長期趨勢。發展好新就業形態可以幫助解決勞動力市場的數量、質量、動力等部分問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認為,新就業形態與現行制度體系的不適配需要從創新發展角度解決,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政策應成為優先選擇。

研討會上,人民網財經研究院和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院共同發布的《新就業形態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要主動擁抱數智化帶來的社會變革,面對就業市場挑戰﹔平台企業要提升創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率,為勞動者打造終身培訓體系,加強經營主體和勞動者之間的利益協調,增加對從業者人文關懷,推動創就業環境更寬鬆﹔政府要給予新就業形態政策扶持,加強法規制度建設,保障勞動者和消費者權益﹔各行業要創新服務模式,創造更多新就業形態崗位﹔社會輿論應樹立公平公正,積極向上的就業觀念。

創業就業平台企業創新實踐推動新就業形態高質量發展

“你以為我是在生活,其實我是在工作,你以為我是在工作,其實我是在創業”,安利(中國)董事長兼總裁余放分享了生活在珠海的吉他手小黃的故事。為解決自己的健康問題,小黃加入安利大健康社群,通過學習健康知識,調整生活方式,健康狀態煥然一新。小黃把自己的改變分享在社交媒體,還通過粵語脫口秀,傳播健康,吸引了二十多萬粉絲﹔在線下,小黃帶領大家露營、爬山、徒步,做健康美食,為群友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從而開啟了創業之路。

安利(中國)董事長兼總裁余放。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安利(中國)董事長兼總裁余放。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余放表示:“作為數智化賦能的創業平台,安利支持創業者運營線上線下的結合大健康和美好生活社群,為他們提供了人人可為、持續成長的事業機會、靈活自主的創業模式、以及全方位的賦能支持體系,在新就業形態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進行了成功的探索”。據介紹,有近20萬創業者在安利創業平台上獲得了多勞多得、樂業敬業、專業持久的事業機會。其中,有75%的創業者為女性、超過30%的創業者年齡超過50歲,年資超過20年的創業者超過2萬名。

安利在新就業形態探索實踐中的價值貢獻

安利在新就業形態探索實踐中的價值貢獻

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建議,政府完善靈活就業人員保障政策,企業要探索混合用工模式,高校要結合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建設,人力資源機構要加強數字化服務能力。

與會嘉賓認為,新就業形態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與蓄水池,平台企業通過擁抱數智化發展優化商業模式和服務體系,提供豐富多元就業創業機會,助力勞動者實現自我價值,為新就業形態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責編:孫爽、翟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