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芯片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建设软件生态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后,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以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对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近日召开“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金台圆桌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政产学研代表共同为如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以下,是北京清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郭松在会上发表的部分观点:
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我国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服务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第一,高算力芯片加速迭代升级,一批行业骨干企业茁壮成长。
清微智能的技术起源于清华大学。2006年,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开始做可重构计算技术研究,从技术逐渐成熟到不断地做验证芯片和流片,期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际低功耗冠军等荣誉。为加速可重构计算技术落地与商用,清微智能于2018年成立,从小的边缘计算芯片、中等算力的边缘计算芯片逐渐到大算力芯片、智算芯片,公司已经实现了多款高性能芯片的量产。
架构创新是清微智能通往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实践路径。智算芯片方面,英伟达和AMD是巨头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清微智能选择了从可重构计算架构这个方向,实现追赶,达到持平。可重构计算架构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未来智能芯片的架构算法发展方向。
芯片这条路,有人说是一个20年才能看得到成果的赛道。对于清微智能这样的初创型中小微企业而言,资金支持是十分重要的。芯片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生态,一方面,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更多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协同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打造软件生态建设。(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张文婷编辑整理 实习生易乐基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