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冰:低空经济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之一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后,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以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对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近日召开“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金台圆桌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政产学研代表共同为如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以下,是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冰冰在会上发表的部分观点:
发展低空经济 难点在于如何将空域资源进行转化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全国多地都在布局低空经济。作为一个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依靠其本身的技术以及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之一,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空经济需要区分三个环节:一是“起飞前”的环节,主要涉及研发与制造。在这一领域,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成熟的企业,如亿航、迅蚁等,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成功获得了适航证,这些企业在无人机、载人飞行器等领域的研发与制造方面,为低空经济的起飞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起飞后”的应用场景端,这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环节。目前,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已经从最初的军事领域延伸到应急、农业、文旅、物流等多个领域。例如,从深圳到珠海的城际载人机试飞成功,展示了低空经济在短距离交通方面的潜力。然而,如何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提高低空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低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最难的环节是“如何飞”的问题,也就是第三环节。空域监管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到低空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由于低空经济涉及空域资源这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如何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并产生经济价值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目前,低空空域的归属权和管理权尚未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强化政策协同性、统一性、稳定性的要求,为低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各地发展低空经济 可从运营端和场景端切入
低空经济在“起飞前”技术上已相对成熟,“起飞后”的应用场景也很丰富。现阶段发展低空经济最关键的是政策与产业的协同推进。
以安徽合肥为例,这座城市通过独特的“后端运营”模式正在发展低空经济。合肥在发展思路上,并没有在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强行招商,而是瞄准后端运营市场,利用自身的场景优势,通过骆岗公园这一平台,吸引了亿航、迅蚁等无人机企业的入驻合作,打造了一个集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艇于一体的全体系无人空间应用示范场景。以场景做驱动,用运营端产生经济效益,进而带动生产制造,最后平移到其自身已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目前,在低空经济领域,如果想直接培育或布局生产制造、研究研发产业集群,在发展上可能会经历一个相当难的过程。但如果从运营端和场景端来切入,很有可能将会成为重点城市的一个配套。这是合肥案例的一个实践经验。
低空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连通性非常大,这一领域的每一个飞行场景、每一次飞行时长,都代表着海量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内,都是有价值的数据,例如每个用户的习惯、信息等。如果未来能在低空领域飞出空天地数一体的数据价值,实际上,这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产生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资产、城市资产。(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张文婷编辑整理 实习生易乐基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