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鸿儒: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后,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以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对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近日召开“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金台圆桌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政产学研代表共同为如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以下,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熊鸿儒在会上发表的部分观点: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新质生产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需要新的生产力和理论指导未来的实践。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对于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的支撑力和推动力;二是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抢占发展制高点;三是以应对自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开拓新发展空间。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强调科技创新对国家中长期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如何更好地把握新质生产力?首先,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目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技术革命性突破正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生产要素的创新性组合或创新性配置、先进生产力的质态飞跃和质量提升,对于一个国家的中长期增长具有决定性意义。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它涉及到不同的组织和市场。同时,先进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意味着对传统和落后的逐步升级和替代,不断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是绿色生产与绿色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人才建设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的支撑。具体来说,一是重点培养具有战略领军的科技人才和能够将新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生活的紧缺人才。同时,应具有世界眼光,吸引更多全球优秀人才,以抢占世界前沿和重大技术前沿。二是要在关键领域和信息技术上形成非对称竞争优势。通过自主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目标。三是更好地培育一批、发展一批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布局产业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要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建设高质量的、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比如科技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等,有助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研究员翟薇编辑整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