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煜:构建多元科技金融体系,破解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锚定金融强国目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金融将如何积极发挥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培育新动能,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在此背景下,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近日召开“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金台圆桌研讨会,邀请政产学研及金融机构代表,探讨新时代新征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方法与路径。
以下,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煜在会上发表的部分观点:
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撑,在顶层设计上解决科技金融发展瓶颈
科技金融体系需银行、证券、保险、风投等多元力量共建,而其成功关键在于成熟资本市场,这是我国当前所欠缺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尤其是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是解决科技金融发展瓶颈的顶层设计重点。
要探索构建适应高风险科技企业的激励与风险分摊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引入更多资金活水,构建激励与风险分摊机制,以适应科技企业特性,有效破解科技金融发展瓶颈。
重视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四大挑战
当前,科技金融发展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一是行业标准供给不足,科技企业等级划分模糊,专业性欠缺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成长期的初创型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匮乏,现行银行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难以有效适配其需求;三是金融机构对成熟期大型科创企业存在服务质效不高的问题,金融机构产品供应单一,难以满足这类企业多元化、复杂化的融资及上市等需求;四是资本市场对创新资源的支持体系尚不健全,尤其在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上亟待加强。
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六方面建议
基于前期对金融机构与企业的调研工作,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可从以下角度开展:
一、规范科技金融标准:构建统一、清晰的科技金融标准体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类科创型企业和金融机构间信息透明、沟通顺畅。
二、建立科技金融数据库:整合科创型企业名录、重点项目、产品信息等,形成基础数据库,便于金融机构全面了解与有效服务这类企业。
三、精准信贷投放与风险补偿:借助总量与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探索科技型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同时,强化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在创新型领域,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推动银行投贷联动与全周期服务:鼓励银行深化投贷联动模式,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科创企业股权,助力金融产品创新。
五、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丰富保险领域对科技企业的保险品种;构建一个良好的科技金融体系,要引导和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风险投资等各类资本共同发力。
六、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作用: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提质增效降成本,同时关注需求侧能力建设,助力中小微企业提升接受金融服务的能力,尤其是在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方面,实现供需两端匹配,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周丹编辑整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