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828企业服务平台

单志广:夯实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底座 

2025年07月25日08:44 | 来源:人民网-828企业服务平台222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许维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近日举办的人民网金台圆桌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解码中国AI产业突围之路”主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研究员单志广在会上发表的主要观点:

尽管当前面临外部挑战,但人工智能仍应基于开放系统的视角发展,通过开放平台、数据、系统和应用,实现技术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可控能力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关键保障。

在通用GPU(图形处理器)方面,英伟达GPU凭借与CUDA(统一计算设备架构)的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软件生态成为全球开发者的通用选择。

国产AI芯片多为DSA架构(领域专用架构),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可控,但在面对模型端算法迭代时存在适配困难、性能下降等问题,且未形成规模化供应链和开发者社区。为此,国内已有企业尝试拥抱CUDA,打造国产通用GPU。

对此,建议推动开放的技术标准和开源技术栈,扶持自主硬件体系,提升国产通用GPU的通用性、集群稳定性和社区开放性,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算力保障。

在AI推理芯片的自主可控方面,随着AI从训练走向推理,从研究走向应用,中国在AI落地场景和市场方面具备优势。未来,推理算力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推理芯片将成为主流。

在技术层面建议支持AI推理芯片核心技术攻关,如成立实验室、整合产学研资源;注重构建国产AI推理生态系统,涵盖芯片、算力集群、软件生态等全链条;推动大模型与智能硬件深度融合,以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等领域为切入点,实现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发展。在智慧教育领域,大模型的应用将带来学习和教育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

人工智能自主可控发展是实现国家科技安全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应抓住机遇,练好内功,在开放与自主可控之间找到平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点击图片浏览本期“金台圆桌”专题

点击图片浏览本期“金台圆桌”专题

(责编:孙爽、闫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