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朝暉: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需政產學研多方聯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教育數字化,賦能學習型社會建設,加強終身教育保障作出重要部署。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教育數字化是引領教育轉型升級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在此背景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移動內容部近日召開“教育數字化賦能高校高質量發展”金台圓桌研討會,邀請政產學研用代表共同圍繞數字化引領推動高校教育轉型升級開展討論,為促進高校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以下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所長姜朝暉在會上發表的主要觀點:
教育數字化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板塊和組成部分,總體方向將從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的“3C”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的“3I”。近年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聚焦教育數字化開展研究,通過發揮有組織科研的優勢,組建近百人多領域研究團隊,採集全球 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教育發展多模態証據資料,遴選 62個數字教育先發國家,分六個維度測算得出2023年度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通過研究發現,在2023年度數字教育指數排名中,我國處於第一梯隊,是排名前十國家中唯一的人口超級大國。
未來,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多方聯動,主要包括以下五點建議:
一是引領示范,高校要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引領教育數字化工作的推進。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高校要切實發揮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工作。
二是雙向奔赴,教育數字化,需要技術人員和教育理論工作者聯動聯合,實現技術和理論的深度融合。技術人員和教育理論工作在教育數字化產品的研發中各有優勢,必須在技術中融入教育的元素,符合教育工作的特點、教育教學的基本原理以及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共同打造符合教育教學實際的產品。
三是加強研究,組織開展教育數字化的理論研究,除了技術層面的研究外,重點要加強價值取向的研究。隨著數字化推進,人類與機器的關系將更加緊密,需要重新審視人類的主體性,思考如何在與機器的互動中保持人類的獨特性,實現價值引領,如何處理標准化、開放性和批判性之間的關系,這都需要我們以開放、包容和創新的態度來面對和應對。
四是選樹典型,推出一批教育數字化領域的龍頭企業和高校代表,以典型帶動推廣,促進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高校間互學互鑒,融通發展。
五是政府主導,發揮政府在教育數字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通過政府專項支持和集中採購等方式,推動教育數字化在高校的大規模應用。(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研究員景玥編輯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