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828企業服務平台

創新中國丨智享新春 以科創“濃度”守護民生“溫度”

人民網記者韋衍行
2025年01月26日15:5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創新中國》——看見創新最活躍的地方。《創新中國》是人民網新推出的財經調研欄目。欄目將深入一線,探訪創新要素最集中最活躍的地方和企業,重點發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誕生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充分展現各地政府及各類經營主體煥發新動能、闖出新天地的創新精神與生動實踐。

機場車站,旅客紛紛踏上旅程﹔線上線下,特色年貨琳琅滿目……律轉鴻鈞,新元肇啟。乙巳蛇年將至,大江南北處處張燈結彩,神州大地洋溢著蓬勃盎然的節日氣息。

近年來,數智不斷賦彩城市更新、和美鄉村建設,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當日新月異的前沿科技遇上歷史悠久的新春佳節,將激發出怎樣的火花?本期《創新中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調研團隊踏上萬裡郵路、走進古都西安,感受AI時代,科技與溫情如何雙向奔赴,為春節繪就“平安、有序、溫馨”的美好畫卷。

萬裡郵路 加“數”前行

許多人正在奔向闊別已久的故鄉,一場事關快遞包裹的“春運”也隨之啟動。大興安嶺地區位於我國最北端,大部分地區都是原始森林、人煙稀少,冬季氣溫寒冷、晝短夜長,對於包裹寄遞來說可謂“難上加難”。

為了跨越偏遠山區的無人雪路,中國郵政選擇用無人機寄送溫暖。據介紹,在大興安嶺地區使用的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0公斤,飛行時間達三小時,飛行半徑50公裡,具備在高寒環境下穩定飛行的條件。這種靈活高效的方式在這些特殊情況下,彌補了傳統投遞的局限性。

在大興安嶺,中國郵政利用無人機配送貨物

在大興安嶺,中國郵政利用無人機配送貨物

近年來,隨著智慧物流深入發展,中國郵政寄遞能力持續提升,讓人民群眾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從春節前夕的快遞流動看,當前快遞服務已日漸走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中。

中國郵政指揮調度中心是負責整個郵政寄遞網絡的生產運行監控、動態指揮調度、重大事件保障等工作的核心指揮中樞。通過數智化技術,優化資源分配,提升整體運營效率,確保春節期間郵件投遞的准確、安全與高效。

中國郵政指揮調度中心指調系統,將科技的力量注入郵政寄遞網絡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郵政指揮調度中心指調系統,將科技的力量注入郵政寄遞網絡的每一個角落

中郵信科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百龍表示,中國郵政作為行業“國家隊”,在這方面提前進行了技術保障規劃和部署,強化了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做到了“運行穩”、“處理快”、“數據准”。2015年集團公司啟動雲計算方面的研究,2016年經廣泛調研、論証,引入阿裡雲正式開啟郵政分布式雲計算的實踐之路。其聯合打造的新一代寄遞雲平台現已成為郵政集團核心算力,承載了90%以上的關鍵應用,有效提升了系統的處理能力、加速業務創新周期。

“目前,數智化技術已經全方位、全鏈條融入到郵政攬分運投和整體運營當中。全國90個省際處理中心已上線智能決策、智能場院、數字看板、生產監測四大類14項智能化場景,大幅提升處理效能。”中國郵政集團計劃建設部信息科技與創新發展處處長王志剛說。

往來穿梭的一件件快遞包裹,傳遞著濃濃的年味和思念,展現出一幅充滿煙火氣的繁榮景象,也成為生機勃勃的活力中國的一個生動寫照。中國郵政數智化發展進程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國物流業向新求質的探索。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現代物流體系將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有力支撐。

千年古都 智慧煥新

“一線一式”“一段一色”“一站一景”……春節假期,許多游客選擇到古都西安過年。2024年底開通運營的西安地鐵8號線,為眾多遠道而來的游客帶來了出行新體驗。

不僅特色站點引人關注,8號線的“無人駕駛”也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據介紹,西安地鐵8號線是首次將全自動運行、雲平台、智能運維、智慧車站、寬帶集群等先進技術綜合運用於地鐵環線。此外,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西安信息發布平台整合路上的各種突發情況,如堵車、事故、施工等,通過路邊的大屏幕和手機導航APP告知大家,出門前或者在路上都能隨時知曉路況,讓出行更智能、更省心。

西安地鐵8號線線路運營採用無人駕駛技術,將智慧交通探索成果運用到市民出行方方面面

西安地鐵8號線線路運營採用無人駕駛技術,將智慧交通探索成果運用到市民出行方方面面

今天的西安,不僅出行更舒心,游覽也變得更加智能與便捷。到西安博物院,戴上AR眼鏡,聆聽智慧導覽,鎏金走龍、三彩騰空馬、史君墓石槨等“明星文物”的歷史故事讓人沉醉其中,為游客帶來沉浸式、強互動、故事化的雲上看展新體驗。

西安博物院利用AR眼鏡導覽,幫助參觀者更清晰、深入地理解文物與歷史

西安博物院利用AR眼鏡導覽,幫助參觀者更清晰、深入地理解文物與歷史

“智慧”的西安,不僅體現在文旅,更惠澤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i西安”政務服務APP便是最好的例証。簡化辦事流程,提升辦事效率,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據介紹,目前,“i西安”接入事項涵蓋住房、不動產、公積金、交通、養老等7大類700余項高頻公共服務和政務服務。“i西安”通過整合海量服務資源,實現“一站式”辦理。

“‘i西安’一路走來做了多次升級和迭代。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城市級的綜合服務的總門戶和總倉庫,把市、區兩級的政府部門提供的所有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統一集成到APP上來。”西安市數據局數據資源處副處長姜寬說。

一直以來,西安與阿裡雲在數智化方面都有著深度合作,作為“數字西安”的重要基礎設施,西安市政務雲已服務超40個委辦局,承載超160個信息化系統和360個政務應用。

“近年來,西安市數據局圍繞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治理的水平和公共服務的水平。”西安市數據局副局長郭銳談到對未來的期待時表示:“西安是一個匯聚了科研與產業優勢的城市,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西安的不斷應用,我們會有更多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方式產生,期待未來西安將成為人文和科技交相輝映的現代城市標杆。”

>>>研究員說<<<

科技以人為本,才能真正智“惠”於民。本期《創新中國》,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調研團隊針對民生保障領域的多個環節,深入全國調研,感受科技的無限可能。

在中國郵政集團,我們觀察到,曾經的“汗水物流”,在科技的加持下已華麗轉身為“智慧物流”,工作效率越來越高,處理速度越來越快,有力推動寄遞業務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用郵需要。在陝西西安,我們看到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惠民服務正悄然走進大眾,用科技塑造理想生活,用智慧書寫時代篇章。

期待未來科技成果能更好地增進社會福祉,讓智慧為民所用,用科技的溫暖守護煙火人間。

——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景玥

“創新中國”系列財經調研報道:

第一期:流動的中國,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

第二期:數智時代的零售新生態

第三期:傳統產業逐浪數字藍海 向智起航

第四期:智慧社區 創造數字人居新生活

第五期:智能制造 熱潮奔涌

第六期:數智時代美好生活新圖鑒

第七期:普惠金融溫暖民生之路

第八期:探尋“前海模式”背后的發展密碼

(責編:孫爽、翟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